净利大跌21%,裁员超4000,市场为何却看涨阿里
阿里交出了一份数据并不理想的净利年报。
5月26日,大跌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22财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裁员超市场财报显示,看涨2022财年,阿里阿里总收入为8530.62亿元,净利同比增长19%;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大跌净利润为619.59亿元,同比下降59%,裁员超市场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为1363.88亿元,看涨同比下降21%。阿里
裁员传闻也在财报中得到印证。净利财报显示,大跌2021年12月31日~2022年3月31日,裁员超市场阿里巴巴员工数量从259316人缩减至254941人。看涨这意味着,阿里三个月内,阿里巴巴员工人数减少超4000人。
营收增长进一步放缓、利润继续下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份年报都没有可圈可点之处,甚至可以说,这是阿里近几年来数据最差的一份年报。不过,财报发出后,市场情绪却高涨,有不少声音都认为这份财报“全面超预期”。
5月26日,阿里美股盘前一度涨超5%,截至当天收盘,最终收于94.48美元,涨幅为14.79%。5月27日,阿里港股开盘即大幅上涨,午间收盘于91.20港元,涨10.10港元,涨幅为12.45%。
华尔街一致认为,尽管遭遇短期困境,但阿里依旧有翻倍潜力。华尔街顶尖证券分析师组成的TipRanks统计,阿里美股拥有18次买入的一致评级,综合目标价168.79美元,较最新收盘价拥有超过100%的增长潜力。
另外,阿里最近宣布将回购计划从150亿美元增加到250亿美元,这一信号也让众多分析师视为阿里或已经开始触底反弹。
阿里巴巴财报一向是行业发展态势的一个重点观察窗口。站在当前的形势之下,阿里的这份财报究竟该如何解读?为何营收放缓、利润下降但依然超预期?阿里是否已经走出“至暗时刻”,迎来拐点时刻?
为何会超预期
2022财年,阿里巴巴的中国商业业务实现收入5927.05亿元,同比增长18%;
国际商业业务实现营收610.78亿元,同比增长25%;
本地生活服务业务营收434.91亿元,同比增长23%;
菜鸟营收461.07亿元,同比增长24%;
云计算业务营收745.68亿元,同比增长23%;
数字媒体及娱乐业务营收322.72亿元,同比增长3%;
创新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28.41亿元,同比增长23%。
这些数据,和阿里“盛年”时的增长数据相比,丝毫不够亮眼。但是,眼前的这份财报已经不能单纯的去看数据指标,而是要和当前大环境结合去看。
2021年,互联网普遍遭受监管趋严、疫情冲击、流量见顶的多重压力,“增收不增利”几乎成了中概互联网的主题。而中概股的集体大跌,也让中概互联企业集体走入“至暗时刻”。更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3月开始,疫情冲击加重,经济环境复杂严峻,企业迎来更大的市场挑战。
“2022年的这场疫情,实际造成的影响比2020年还要严重。我们不能以城市的数量作为疫情严重的标准,还要看经济体量。上海的供应链一断,造成的影响实际上是全国性的。”数字经济智库首席研究员胡麒牧告诉《中国企业家》。
这种边际阻力在阿里身上反映得格外明显。上海疫情发生后,江浙沪的供应链几近瘫痪,流通环节也频繁受阻,阿里作为中间的电商平台,不免陷入“无源之水”的尴尬境地。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也在财报分析师会上提到了疫情对阿里的影响。他表示:“在疫情下,商业能够持续稳定的经营,是所有商家共同的核心关切。能够在不确定的疫情态势下,确定性地保障供应链和物流的稳定和畅通,商业才可能稳定经营,消费情绪和意愿才能更好地恢复。”他表示,社会物流体系相比于4月份已经有很大程度的恢复,但消化积压包裹仍需要一些时间。
加之此前的政策性风险、阿里上一季财报透露出的主营业务增速下降等因素,市场对阿里2022财年第四季度(2022年1月~2022年3月)的业绩普遍抱以消极态度。
带着这个大前提,再去看阿里的财报,这份财报虽然完整展示了当下经济环境的严峻,但依然有所增长,并且云计算、国际商务的业务表现都不错。如众多投资者所言,“有增长就不错了”,这也是为何市场对阿里财报的评价是“全面超预期”。
当前,竞争状况、市场份额的或多或少,已经不是头部互联网企业最在乎的事情。当来自外部的系统性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损失,将大于其内部竞争损失的市场份额时,企业会全力地去应对外部的风险。阿里和它的竞争对手,此时已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状态,阿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冲击,竞争对手同样在面对。
“这种情况下,再去纠结一些具体的短期数据波动是没意义的,还是要看行业长期的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变化。当前大家最关注的,是这些系统性政策风险能否排除。”胡麒牧说。在当前的局势下,阿里财报最大的利好和利空,已经不是来自于它自身的业务拓展能力。
胡麒牧告诉《中国企业家》:“像这种头部企业,已经在主营业务上建立非常强的领先优势,市场竞争已经不是它最大的阻力。它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政策性风险,比如海外预退市,或者反垄断等。在这个阶段,只要政策对它利好,那它的发展一定是向好的。”
近期,国家一再强调,“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融资”,这对互联网企业来说,也相当于释放了一种信号,一度跌到“底”的中概股在近期也开始走强。
阿里的支点
2022财年,阿里巴巴总GMV达到8.317万亿元,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AAC)达13.1亿,年度净增1.77亿。其中,中国市场消费者同比净增1.13亿,达到了10亿。更值得一提的是,超过1.24亿的年度活跃消费者在淘宝天猫消费超过1万元,且跨年活跃率超过98%。
上任近半年的阿里巴巴集团国内数字商业板块总裁戴珊,在5月20日的一场淘宝天猫与商户的交流中表示:“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时,10亿AAC就是我们最大的确定性和优势,围绕10亿AAC,做深用户渗透是我的第一选择。”
戴珊强调:“在新的一年,淘宝将对10亿国内AAC形成新的用户网格矩阵。”她重点指出淘宝将向交易的前端走,对消费内容赛道进行坚定投资,比如此前孵化了逛逛、直播等内容场,“平台从交易到消费的投入上是坚决,而且是长期的”。
此外,解读这份财报的另一个角度,是跳过短期利润率的波动,评估其海外业务和高潜业务的长期增长。
“如果说,阿里的市值萎缩主要因为政策风险,那我们就把资本市场上的国内政策性因素刨除掉,去看他们在海外的业务做的如何。”胡麒牧说。
众多分析师也持此观点,如果阿里能十年内在东南亚和欧洲等国际地区实现强劲增长,那么利润率可能并不重要。甚至有国外分析师认为,未来,阿里巴巴的国际业务的价值可能会超过其国内业务。
胡麒牧认为,阿里在国际业务上是有竞争优势的,“数字经济,肯定数据越多,对需求的把握越精准。而中国市场是全球变化最快的市场,也是最大的落地场景,在国内市场发展需要供给和需求高速磨合,所以阿里将国内经验复制到海外去,是有一定优势的。”
今年1月,阿里巴巴新设立海外数字商业板块。财报显示,阿里巴巴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各项业务增长稳健,国际零售业务总订单量同比增长34%,在全球多个地区布局的电商平台都有亮点:位于东南亚的Lazada全年订单量增长60%,土耳其和中东市场的电商平台Trendyol增速更是达到68%,而全年海外市场消费者净增6400万。
财报显示,菜鸟全年外部收入占营业收入69%。依托速卖通、Lazada、Trendyol等海外消费市场的业务场景,菜鸟持续加强国际物流履约能力。不过胡麒牧认为,阿里的物流业务在海外未必能像在中国做的这么好,因为物流的业务很特殊,与国情和地理因素高度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财报显示,阿里云业务2022财年总收入在抵销跨分部交易前和抵销后分别为1001.8亿元和745.68亿元,实现13年来首次年度盈利;阿里云EBITA利润从上年的亏损22.51亿元改善为盈利11.46亿元,是中国唯一实现盈亏平衡的云服务商。
云计算是阿里巴巴全球化业务另一个增长点。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云为全球27个地域提供云计算服务,仅过去一年就在印尼、菲律宾、韩国、泰国及德国新增了数据中心。
“阿里云盈利算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过去这块业务只有规模但是不赚钱,现在实现规模+盈利,未来很可能会替代电商业务对阿里形成支撑。”胡麒牧说,“也许未来的电商只是一个流量的接口,通过电商形成一个生态,把商家和消费者固定在平台上,然后再通过云计算去做增值服务来赚钱。”
短期内,阿里面对的边际阻力依旧不会消失。2022年4月~6月的新财年一季度财报,可能才是阿里史上最差的一届财报。
阿里巴巴也在本季财报业绩会上表示,因内地3月起疫情重燃,国内业务受到重大影响,考虑到无法控制且难以预测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会提供今年财务指引。
-
热搜第一!刘强东发致京东全员信,高级管理人员降薪10%-20%,将为十几万德邦员工缴齐“五险一金”美联储放鹰港股何去何从?张忆东:最坏的时候过去了,但反攻还要等待鸽派的声音五部门:推进10个领域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发展外交部:希望欧方在涉台问题上以实际行动恪守承诺,避免影响中欧关系和双方互信多个中国品牌与卡塔尔世界杯合作,国牌闪耀世界杯赛场原材料涨价盈利能力承压, 东材科技却持续融资大扩主业创纪录!日内飙涨200元,高价股情绪被它点燃,重仓基金浮出水面...保险业务收入2425亿 中国太保上半年增速创近三年新高首款原创“莆田鞋”上线 “鞋都”正式进入“原创品牌”时代法国拟推出电动汽车租赁补贴政策,每月100欧元即可租用
- ·守望麦田,守来了世界小麦史上的奇迹!
- ·杭州银行:太平洋人寿清仓为正常商业行为 其他险资股东近期未有减持意向
- ·西媒:英国面临“能源贫困”和衰退 上世纪70年代危机或重演
- ·再获增持!重要股东频繁“加仓”,南京银行彰显吸引力
- ·欧佩克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再陷乱局 石油供应担忧又起
- ·零跑汽车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最快9月招股、拟募集15亿美元
- ·招银国际:维持中国人寿买入评级 目标价17.81港元
- ·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第12督查组赴广东省调查
- ·年利率最高4%!首款特定养老储蓄产品发售,试点有何特色?
- ·中国联通与东方电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多名台湾民众在柬埔寨失联 外交部:目前已协助柬方成功解救部分人员
- ·罕见!运-20为何提前首飞?试飞员揭秘→
- ·双十一快递出问题怎么办
- ·“吃一顿咸一天”!预制菜被指含钠量普遍过高,A股这些预制菜公司业绩却纷纷上涨了
- ·险守20000点!香港财政司司长发声,一股突然暴涨超500%!
- ·用防空导弹锁定土耳其战机?希腊否认
- ·邬贺铨院士:工业5G应用技术仍需改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考虑直接“上云”
- ·普京签署法令援助乌克兰难民,乌媒指责俄方“收买人心”
- ·高盛:现在买入大宗商品 之后再担心经济衰退的事
- ·西媒:英国面临“能源贫困”和衰退 上世纪70年代危机或重演
- ·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中国外汇市场将保持稳健运行
- ·农行:少数提前偿还房贷客户与自身财务规划等相关 将做好减免违约金工作
- ·宗校立:惨烈美元强势绞杀市场你活下来了吗
- ·创纪录!日内飙涨200元,高价股情绪被它点燃,重仓基金浮出水面...
- ·北青报社评:为变局下的经济发展金融合作贡献“北京智慧”
- ·喝出多条虫子和虫卵!蜜雪冰城又双叒叕出事?相似案例,曾赔偿200张一元优惠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