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签证数据显示,今秋美国高校中国新生人数锐减
美国《旧金山纪事报》10月11日文章,美媒美国原题:签证数据显示,签证今秋美国高校的数据中国新生人数锐减与疫情前相比,美国这个新学年为中国学生发放的显示新生签证数量大幅下降,对依赖蓬勃发展的今秋中国市场提供学费的美国高校来说,这是高校令人担忧的趋势。但由于印度需求激增,中国美国今秋发放的人数锐减新生签证总数仍有所增加。5至8月份,美媒美国8.4万多份学生或F-1签证被发放给印度学生。签证同比增加近45%,数据比2019年同期骤增148%。显示新生今夏美国仅向中国学生发放约4.7万份F-1签证,今秋同比减少4万份,高校下降45%。中国
尽管新签证数量暴跌,中国仍是美国校园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地。今年9月美国约有25.2万持有学生签证的中国人,相比之下印度学生约24.1万。总体而言,国际学生人数在疫情后的持续反弹令美国高校如释重负。但中国学生对赴美留学的兴趣明显下降,无论这是暂时还是永久性现象,都必将削弱未来美国高校国际招生趋势的确定性。该下降标志着发生重大逆转:在疫情前的十多年里,来自中国的入学人数飙升450%,巅峰期美国校园每3名国际学生中就有1名来自中国。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估计,2019-2020学年来自中国的大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159亿美元。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向国际学生出口教育服务创造的经济活动下降近28%,减少近160亿美元。有迹象表明,中国对美国教育的疲软需求并不仅源于疫情影响。甚至在疫情暴发前,中国学生就读美国学校人数的迅猛增长势头就已趋于平稳。一大罪魁祸首是美中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业内人士说,疫情可能加剧中国学生对美国是否还是安全好客目的地的既有担忧。经济因素也可能抑制兴趣。美元对人民币和其他外币的相对升值已使美国学位对中国学生变得更昂贵。
对美国高校而言,向印度学生发放签证的创纪录增长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中国学生减少带来的损失。即便如此,美国高校仍持谨慎态度,因为印度学生入学人数往往反复无常。国际学生流动性专家班达里表示,鉴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国际学生的主要来源地,中国学生人数的下降敲响警钟。(作者卡琳·费舍尔等,丁雨晴译)
-
刘强东内部信放大招:全部高管降薪10%-20%!职位越高降得越多美国要求韩国8月底前答复是否加入芯片四方联盟?外交部回应快讯:腾盛博药股价涨超6% 旗下公司与华润医药商业达成战略合作《酒周志》:关于肖竹青要求删稿的声明 争议国窖1573冰饮2022金融街论坛:百度智能云深入田间地头 AI助力和美乡村建设重磅报告!155万亿全球顶级机构投资者:未来5年人民币配比将增加韩外长近三年来首次访日 双方同意尽早解决劳工赔偿争端Apple Watch S8将采用联发科Modem芯片,后者回应称没有此事Burberry CEO称Daniel Lee将重振品牌形象全国政协委员谈中国经济现状: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 ·特定养老储蓄首批试点规模40亿元,每个试点城市或仅2亿元
- ·佩斯科夫:俄伊双边交易将逐步弃用美元结算
- ·保险销售将迎新规:产品、销售人员分级管理,禁止炒作停售等
- ·专访泰国央行行长社他布: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大势并未改变
- ·英国大玩帽子戏法?将俄油登记到别国就不算违反制裁
- ·工信部:我国5G基站累计建成开通185.4万个,5G移动用户达4.55亿户
- ·投资者提问:建议首创证券、中信建投和贵公司合并重组,做大做强,争做券商龙头...
- ·美国能源智库:对俄油限价“是个荒谬的主意”,将推升油价至140美元
- ·北方国际逆势突围前三季扣非倍增 国内外均衡开拓在手订单1470亿
- ·上海市全面推进基层快递网点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 ·特斯拉在澳大利亚销售势头上升,公司董事长主席:建设充电桩刻不容缓
- ·Cruise自动驾驶出租车出车祸,乘客受轻伤
- ·受疫情、惠民保产品崛起等影响,百万医疗险该如何顺势而变?
- ·周杰伦直播累计观看人数1.1亿,快手加入线上演唱会大战
- ·通用汽车发布电动中型SUV雪佛兰Blazer,明年夏天将上市
- ·工信部:我国5G基站累计建成开通185.4万个,5G移动用户达4.55亿户
- ·市占率、新能源渗透率均破50% 10月自主品牌“笑傲”国内车市
- ·爱奇艺和抖音集团达成合作 开启长短视频共赢新模式
- ·九泰基金新任王泳为副总经理 曾任安信乾盛财富管理(深圳)总经理助理
- ·北京发布2022年各项社保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载人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是登陆月球,已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 ·南通二批次地块明日集中出让,3宗住宅地块因故终止挂牌出让
- ·日官员:尚无有关“萨哈林2号”项目新消息,或保留日企股份
- ·午评:三大指数走势分化创指跌近2% 鸿蒙概念股强势领涨
- ·北约秘书长:支持乌克兰“有代价”,但要“携手坚持下去”
-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化石燃料价格上涨,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